Blog 79/365:【學新知】好設計的思考方式,4個原則掌握好設計
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非常多的「設計品」,例如公車站牌、捷運標示看板、手機、電腦、水瓶...等,這些「設計品」雖然功能不同,但是都有個衷旨 - 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。
但是我們如何定義這是個「好的設計品」呢?可能我覺得超好用的東西,在你心裡是個厭惡到不行的劣質品。雖然每個人的標準不同,但我們都同意,設計品的「易用性」如果愈高,我們的使用這項設計品的體驗會愈好。
在Wiki上,「易用性」的定義是產品設計能夠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與需求。用口語講,就是要讓消費者使用起來「感覺爽」。但是「爽」的定義非常模糊,我們勢必需要一些判斷標準,讓我們可以在同樣的基準線下,評判這樣的產品能讓大部分的人都爽。
知名作家Donald Norman,在其著作《設計的心理學: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》提出了四個原則,幫助我們判斷一樣設計品(可以是實際產品、虛擬服務...等)的「易用性」程度。雖然這四項原則乍看之下是用來判斷實際的物品,但在網路功能的設計上,同樣可以參考這些原則。
我相信了解這四項原則,對於我們的生活、工作都會相當有幫助,畢竟各行各業的相同點,就是要提供顧客一個好的「產品/服務」。


🤔好設計的四項原則
這四項原則分別是:
  • 預設用途
指物品和人之間可能產生的互動關係,例如"圓形門把"的預設用途是供人轉動、推動和拉動,幫助人們理解遇到這個物品時可以採取哪些行動。
  • 指意
假如預設用途不夠明顯時,就需要第二個原則來幫忙,Norman把它稱作「指意」,負責提示使用者該做哪些行動。
例如在門上面貼了「推」或「拉」的標示,讓使用者不用猜測也可以馬上明白該如何打開門。又以 iPhone 的滑動解鎖為例,沒用過 iPhone 的人之所以知道該往右滑(而不是往左)螢幕才會解鎖,是因為滑錯方向的話,螢幕就會出現指向右邊箭號,再加上一句話「滑動來解鎖」,讓新手不用看說明書也會使用。
  • 對應性
Norman購入了一組瓦斯爐,就是一個「其實可以做得更好」的實例,這個瓦斯爐有四個爐火、排成 2 × 2 的方形,但開關正置於瓦斯爐下方、橫排成一列,這樣很難判斷哪個開關對應哪個爐火,每次使用瓦斯爐時只能一一測試。理想中的做法,是開關的排列方式和瓦斯爐排法一致,就可以找出對應性。
  • 回饋
這是讓使用者感到最貼心的設計原則。以開車為例,倒車雷達在快要撞到物體時,會發出聲響作為提醒。

🤔啟示或收穫?
為什麼我要去了解Norman提到關於「易用性」的四個設計原則呢?
原因是我在閱讀《WEB 設計職人必修: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》的「易用性評估」章節時,發現網站功能中的易用性,和日常生活中的設計品,其實核心目的是一樣的,都是要讓使用者用得開心、用得愉快。
雖然還沒有看到這本書,但在網路上許多關於產品設計的文章,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參考連結,這本書在設計領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


📖參考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