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7/365:【學新知】將知識提煉成觀點: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!(下)
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這是 生鮮時書 創辦人 - 鮪魚(劉俊佑)在 Hahow開設的 「將知識提煉成觀點: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!」的下篇分享,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上篇,可以點擊這裡先看上篇的內容!

🤔學習過程?
這裡繼續分享第二部分,「閱讀的前中後」分別可以做些什麼,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更加有收穫 。
閱讀前
  1. 選書:要如何選一本自己想讀的書可以參考以下方式:
    • Google 自己目前遭遇的問題,從搜尋結果找到選書方向
    • 選擇主流書、暢銷書,若是對該領域已經有一定認識,可以從其背後的「延伸閱讀」當做選書參考
    • 看看有興趣領域的大神、Youtuber、臉書社團都看些什麼書。臉書社團推薦「閱讀人讀書會」,上面有非常多愛書朋友的分享
  2. 列問題:運用「目的閱讀法」,在筆記本、筆記軟體或是一張紙上列出 3-5 個問題。在閱讀時要帶著問題閱讀,從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
  3. 概覽內容:
    • 先看目錄、作者欄位、書的評論(博客來、亞馬遜...等)當作參考
    • 這邊分享一個有趣的概念,許多人都討厭被人家「劇透」,也就是事先知道故事內容,但是閱讀性的書籍(除了小說)之外,被事先劇透反而是一件好事,因為可以幫助我們在閱讀時,更快進入狀況
閱讀中

如果你覺得閱讀過程中,時常發生走神、心不在焉的狀況,可試試看下列的方法:
  1. 定時炸彈法(番茄閱讀法):一次設定25分鐘的閱讀時間,這25分鐘不論發生什麼事情,都不能停下來閱讀,更多蕃茄鐘的運用知識可以參考《番茄鐘工作法: 25 分鐘改變效率的 10 個番茄鐘工具》。
  2. 挖寶閱讀法:我們在閱讀前設定的問題,就像是一個個埋藏的寶藏,閱讀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尋寶,當我們找齊寶藏(問題答案)後就可以停止閱讀,降低自己一定要看完整本書的焦慮感。
  3. 切蛋糕閱讀法:觀察一本書有幾個章節後,將章節分成7天、14天...等來閱讀,也就是每一天都只閱讀書籍一小章的內容,降低要一次閱讀完整本書的焦慮感,這招對於大部頭的後書非常有用。
閱讀後
在閱讀完畢將書本闔起來時,我們可以做以下兩件事情當作收尾,這兩件事情是我認為閱讀書籍中最寶貴的部分。分別是:
  1. 連結既有知識:我們每次閱讀完書籍之後,通常都會有滿滿的感動,有些知識點是我們新學習到的、有些則和已知的知識非常相似。這時候,我們應該「使用自己的話語」來替這些讓我們怦然心動的知識做個總結,不要抄書中的話語,而是要用自己的話來進行連結,唯獨這樣知識才能變成我們自己的。
  2. 生活應用:試著對這些知識進行腦內風暴,舉出這些知識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哪裏。鮪魚在課程中舉出了一個有趣的例子:
《後真相時代》跟漫畫《陰陽師》都有提到「名字的概念」,例如在《陰陽師》的故事中,陰陽師將「名字」視為最短的咒語,當人們給予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名字時,會讓同樣的東西給人完全不同的觀感。

例如一個圓形容器,如果我們稱呼它為「垃圾桶」,則大家會覺得這個圓形容器就是用來裝垃圾的,但如果我們稱呼這個圓形容器為碗,則大家就會認為是用來吃飯的。而我們不會用「垃圾桶」來吃飯,因為「名字」形塑了這個圓形容器的功能。

下方有簡單的筆記供大家參考!



🤔啟示或收穫、下一次怎麼做更好?
這兩篇文章就是我對於鮪魚的「將知識提煉成觀點: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!」課程心得,非常推薦喜歡閱讀、或是對閱讀效率提升有興趣的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