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298/365:【看好書】《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》快速心得
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
我在《推薦!最實用的時間管理書籍 - 《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》by 電腦玩物站長Esor》(https://bit.ly/Chi_blog365_280) 曾經和大家推薦這本相當實用的時間管理書籍,今天閱讀完後心中立刻有3個心得想和大家分享,分別是:
  • 成果思維:做每件事情前,都要先思考想要達成的 "成果"
  • 拆解思維:將目標拆解成行動清單後再動手做
  • 紀錄思維:對於任務,邊做邊紀錄做過的事情,成為自己下一次的行動清單

以下各別說明。

🤔成果思維

做事情會沒有成就感、認真紀錄的筆記後續很難再被使用到、做事情時會有拖延症的狀況,這些現象背後都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原因:「我真的知道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麼嗎?」

如果有兩件事情給我們選擇: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做、為了自己認同的目的而做,我們肯定會選擇後者。弔詭的是,我們的確擁有選擇權,但我們卻 "被動" 放棄選擇。

別人叫我去做一件事情我就去做、這個知識乾貨看起來很優質就先筆記下來,這些看起來再自然不過的反應,反而讓我們成為 "被動" 的人,我們被動的接收這些資訊,但卻忘記問一句:「等等,我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目標?」

花個3 - 5分鐘思考自己做一件事情的目標,可以大幅提升後續執行時的動力、效率。例如:「我收集別人閱讀心得的目的,是後續可以增加自己閱讀此書的效率」、「我做這件工作的目的是要增加公司的產品線,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營收」...等。

也就是說,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產出一個具體的成果。有些事情比較複雜無法一蹴可幾,此時可以設定一個個的小成果,慢慢的走就會到達遙遠的終點,關鍵是我們知道為誰而做、為何而做、做了這個可以如何幫助我到達下個地方。

這也帶出了下一個重要的思維方式:拆解思維。

🤔拆解思維

做大事情看起來很有吸引力,但往往讓人缺乏執行力,背後的原因其實很單純:一件大事情是由N件小事情組合而成,如果不先盤點出有哪幾件小事情,那這件大事情通常都會被拖延。

因此我們得到了一個簡單但重要的啟示: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不是先上再說,而是先拆解這件事情的執行步驟。拆解時可以先從一個想得到的行動開始,使用四個小技巧進行拆解(參考圖片):

  • 往前推:這步行動前還可以做哪些事
  • 往後推:這步行動後還可以做哪些事
  • 往左/右推:如果這步行動卡關了,我還可以用什麼替代方案繞過這步行動 ; 我有其他的成果可以先去完成嗎

當然我們不是神仙,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能夠拆解出這樣的行動清單,因此我們需要最後一個思維能力:紀錄思維。


🤔紀錄思維

我們每天的生活充滿了變動,有太多事情是我們未曾經歷也無法掌握的,沒做過的事情我們很難評斷到底有多少的步驟需要完成,而「紀錄思維」在此時就派上用場。

過去的你形塑現在的你,而現在的你造就未來的你。雖然現在我無法拆解這項任務,但只要邊做邊紀錄做過的事情,就能夠成為自己下一次的行動清單。

這也是我認為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思維,凡做過必定留下紀錄,這些筆記不一定要相當整齊完美,但至少能夠成為下一次自己行動的參考資料,節省從事同樣任務的時間。


🤔小結

這本書薄薄的約200頁,但我認為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時間管理好書,放在書桌旁偶爾翻翻,總可以帶給自己更多的靈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