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257/365:【學新知】怎麼成為 “大師”?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這週在《菁英日課專欄》上聽到萬維鋼分享一本新書:《Not Born Yesterday : The Science of Who We Trust and What We Believe》by Hugo Mercier,這本書講到了非常多關於 "人們如何相信、相信什麼" 的科學新結論。
其中一章的內容特別有意思,作者要告訴我們成為"大師"的真相。
雅格·拉岡(Jacques-Marie-Émile Lacan)是法國的精神分析學大師,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活躍,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追隨者。拉岡發明了一些怪異的理論,例如"鏡像場景"、"異者"、"想像界"、"象徵界"、"實相界"等等,你看得懂嗎……我是真的看不懂。
如果你也看不懂,別擔心,看不懂就對了。拉岡的學說已經被心理學界完全否定,他的追隨者們誤入了歧途。
這算是比較高級的範例,我們來看一個比較生活化的。比如一位大師跟你剛一見面就說,哎呀我看你最近是不是在犯小人啊?你是不是有個親屬剛剛虧了錢?我能幫你破解血光之災!你說你不重視行嗎?
這樣的情形甚至也會出現在職場上,我總納悶有些人"管理者"可以在會議上說得一口好管理學,但是你如果較真並且追根究底,會發現這些言論通常都非常空泛。你說要凝結團隊意識,但實際上要如何團結呢?你說要激勵成員的工作士氣,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?
作者Mercier告訴我們,要成為大師一共有三個機制。
🤔第一個機制:傳遞有用的訊息
有用的訊息不見得就得真的用在生活中,大師需要傳遞的恰恰是聽起来很有用,但是在生活中又不直接用的訊息。就好像謠言一样,其實不能指導生活,但是它有一个社交價值,讓人願意轉發。這樣的訊息又可以分為兩種:
► 威脅
進化讓我們練就的一個最大的警覺,就是在面臨威脅的時候,不管真假先當真,寧可信其有。現在西方的大師有的格調更高一些,一般是關心全人類面臨的威脅。要不就石油危機、糧食危機,氣候危機。
► 正當性
這個消息是真是假不重要,只要能給人提供理論依據,它能讓人安心就行。例如說,各個宗教的教義有很大的差別,有一神教、多神教等等,但全世界的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都主張"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"。有這個說法在,人們就有了依靠,好人就能心安理得地過日子。
上方這兩種訊息,都必須符合一個條件,那就是這個訊息的真偽是 "不容易驗證的"。
🤔第二個機制:提供粗略的識別線索
人們其實很願意相信專家,所以大師得有一個專家的樣子。但是普通人不可能真的把你的理論檢驗一遍,人們通常是通過一些識別線索來判斷。
例如說"量子波動速讀","量子"代表硬科學,"波動"很有數學感,"速讀"不但有用、而且你要不學別人會了這個絕技就對你形成重大威脅,創始人出自遙遠的日本,一句"愛讓人擁有這個能力"的口號提供正當性,你說厲害不厲害。
但是僅僅有訊息和識別線索還不夠,真正的大師還得讓人膜拜才行。
🤔第三個機制:大師效應 (Guru Effect)
前面提到的雅格·拉岡,首先他是法國名校出身,是著名心理學家的弟子。他特別喜歡發明各種名詞和術語,還喜歡用數學符號表達他的心理學思想。這些線索都非常硬。
然後,拉岡還發明了一些符合人們直覺、同時聽起來又很新鮮的理論。
比如他說精神病患者並不是真正的病人,他們只是思維方式和常人不同,如果你能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,你會發現他們都是天才。你看這個說法是不是有一種"這麼說也對呀!"的感覺?這種學說特別受法國知識界的歡迎。人們本來就同情精神病人,人們本來就嚮往能有全新的思維方式,拉岡提供了一個正當性。拉岡快速積累了大量粉絲。
你其實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,但是你莫名地覺得他說的很厲害。這個不明覺厲的感覺,就叫大師效應。
大師要懂的操作模糊性,有了模糊性,不懂的人就不敢說自己不懂。大師會說,今天給你們講個簡單道理。你覺得好像並不簡單啊……可是你看周圍的人好像都很懂的樣子,你就不敢說不懂。其實大家都是似懂非懂。
但是真讓人聽懂可不行。比如前面那個"精神病人是天才"的理論,你聽懂了,新鮮感過去之後,你會有自己的觀點。你能舉反例,就提出各種質疑。
🤔結論
我看完這篇文章的感想是,生活中真是處處充滿這種"大師",只是程度有所差別而已。
跟宗教扯上關係的我們可能稱之為神棍,但職場上、社會上這種人也是非常多的。"大師效應" 其實很像是一種悖論,我們覺得好像是對的、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。而要破除這種悖論的方法,就是要讓自己有意識地思考:這個人所講的事情是對的嗎,會不會只是在賣弄一個大而模糊的概念呢?
所以有時候也不用對自己不了解某些內容感到自卑,問問自己:「我是不是遇到"大師"了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