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181/365:【過生活】割針眼體驗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我的左眼長了一個將近6個月的針眼。
生活中有些小病,你平常不去理它感覺沒什麼,但時間一長也是挺煩人的。去年10月我的左眼下眼瞼有顆紅紅的小點,看起來像是青春痘,後來上網一查才發現這就是「針眼」。
針眼的正式名稱是「麥粒腫」,從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個長在眼睛附近的青春痘,如果沒有特別壓迫到眼睛,其實是可以放著自己好、或是使用熱敷讓它自然消腫。網路上雖然有很多網友分享自己的「針眼史」,但看起來都有點令人毛骨悚然,像是「醫生叫我脫掉鞋子躺下來,在眼睛上滴上帶有麻醉作用的眼藥水,接著拿著針跟刀子...痛啊!!!」
看到這邊我就想:「到底是有多痛啊?你只寫一個痛,其他人怎麼知道是怎樣的痛法呢?」人總是天生有一股惰性,既然針眼沒有礙到我的日常生活,那就去看個眼醫、拿個藥水、塗個藥膏就會好了吧!但隨著時間過去,藥水、藥膏看起來似乎都沒什麼功效,心裡面其實害怕要去「割針眼」的話,始終使用拖延戰術來拒絕根治這毛病。
終於在這個禮拜,我發現針眼伴隨我竟然已經要半年了,時間上也太久了吧!害怕拖下去不知道會演變成什麼更糟的狀況,今天心一橫索性踏出冒險的第一步,我要去「割針眼」了!
坐在門診的外面,心情原本一派輕鬆的我還在悠閒的滑著手機,心裡想著等下應該就針戳一下、擠個膿就好了吧,簡單!直到聽到:「朱騏先生,請進唷!」,我心想終於輪到我了。
我被帶到看診旁的小房間,醫生叫我脫掉鞋子躺下來,在眼睛上滴上帶有麻醉作用的眼藥水,接著拿著針跟刀子...(等下,這一段怎麼莫名有點熟悉)
下一秒,我開始大叫。
我心想:「我來這邊就是要把針眼處理掉的,沒那麼可怕!」但身體的感覺告訴我完全不是這麼回事,針眼根本不是用「割」的,是用「挖」的!
醫生會先拿針刺破針眼,接下來用像是掏耳朵的小棒子,開始挖針眼裡面的膿...。當我掙扎了約莫60秒,心想終於結束的時候,醫生告訴我:「咦,裡面還有一顆唷!」
「ㄇㄉ發科,WTF !!!!!!!!!!!!」
於是我又再次被按住,眼窩的骨頭感受到再次襲來的壓力,我感覺眼瞼下的肉正在被掏空...最後在我感受到一陣暈眩時,護士將一塊紗布貼在我的傷口上,並且叫我用左手緊壓來止血。
「終於結束了呀...」我感到一陣輕鬆到異常的心情,這6個月的「小困擾」終於在今天劃下了休止符,我的左眼下眼瞼卸下了重擔。
回家的路上是輕鬆的,雖然左眼被紗布貼著導致走路有點障礙,但心中不免鬆了一口氣,不用在每次去尿尿的時候都順便照鏡子,看看針眼是不是又小了一點。
現在我坐在電腦前面打著這篇有點無關痛癢的文章,但這次經驗也讓我知道:
- 針眼偷跟偷看東西完全無關,只是眼部分泌皮脂的腺體發生了發炎與感染而已
- 針眼會產生眼皮的紅、腫、熱、痛,但並不一定是「麥粒腫」。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狀況是「霰粒腫」,發炎的過程相較針眼來得緩慢,而且是慢慢變大,因此常常不會感到疼痛,這種狀況下也不一定要治療,通常會自行緩解。但有些霰粒腫可能因為位置或大小的關係,導致眼球的壓迫影響視力,或者是發生比較嚴重的發炎甚至感染症狀,醫師就會考慮使用藥物或引流手術處理。
- 針眼不會傳染!因為導因是眼皮的腺體開口被塞住了,導致正常的代謝產物沒辦法排出,才導致發炎與感染的。(跟青春痘87%相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