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109/365:【學新知】魔術師能從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到什麼?

🤔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?
經過1個月的時間,在今天將新加坡魔術師Harapan Ong的《pRinCipia》閱讀完畢,也許是書籍的寫法充滿學術氣息,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夠感受到Harapan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,例如使用
  • 達爾文《演化論》來分析魔術效果 ("不可解釋的魔術")
  • 數學家G.H Hardy的"數學之美"觀點,分析好魔術的"魔術之美"
  • 統計學-假設檢定中的"型I、型II誤差",魔術師如何這種存在觀眾腦中的錯誤認知,加強對於"預言魔術"的不可思議程度
但讓我感觸最深的,其實是書中的最後一個章節 - 「魔術師能從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到什麼?
這個章節主要在談,Harapan在一次外國魔術師的研習會上所得到的一些想法。
該位外國魔術師在演講的過程中,分享了自己為什麼很討厭參加魔術大會。原因是在魔術大會中,會有很多對只專注在"手法練習"的魔術玩家們 (在魔術領域中又被稱為Move Monkey),彼此興奮的聚在一起討論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手法,他稱呼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"魔術自慰"。
Harapan對此不以為然,他認為「這些被所謂的"職業/實戰派"魔術師嘲笑的手法玩家們」,在魔術的世界中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這些看起來無法應用在"商業化表演場合"的手法,就像是學術領域中許多的"抽象概念",實際上是魔術世界中的基石。
有趣的地方來了,Harapan借鏡歷史上的物理學、數學的知識發展,類比在魔術世界上。
🤔薛定谔方程式
知名的物理學家薛定谔曾經在其論文(《量子化特徵值問題》)提出著名的「薛定谔方程式」,這邊將會牽涉到非常多物理學相關的專業知識,由於我本身也不是理工科專業,因此就不多做專業知識的描述,我直接寫下Harapan想傳達的概念。
在量子力學中使用到的數學 (此指勒壤得方程式),實際上在18世紀末就已經被研究出來,但在20世紀初的量子革命才變得更為重要。在數學科學史中,有許多解決物理問題的數學方法,早在更早前的數學文獻中已經被發表出來。
這就帶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,像勒壤得那樣的數學家,如何知道20世紀的物理學家需要怎樣的數學方法?數學家也是人,應該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、也沒有辦法預測未來。事實上,數學家研究一系列非常廣泛的方程,試圖找到最抽象、最深奧、最有趣的解答,但這不是因為方程式在物理學上有一定的任何"用途",而是因為數學家們覺得這是件有趣的事情。
這些高等數學,並不一定在物理、工程、或其他領域有"實際應用"。但是,我們能夠想像18世紀的物理學家會嘲笑勒壤得的研究,認為他是沒用的"數學自慰"嗎?
我想答案是否定的。
🤔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價值
Harapan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金字塔,來述說數學科學中的知識體系:


金字塔的根基是數學家,他們擁有最廣泛、最綜合的知識庫。物理學家是上一層,從數學家的知識庫中選取適當的工具,應用在自己的物理理論中。而最上方的工程學家,他們的知識通常是最窄的,因為他們只選取有實際結果的物理理論,並依據這些理論進行研發就好。

在魔術中也有這樣的相似性。Move Monkey位在金字塔的最下層,他們對抽象的東西感興趣,並且致力於發明、改進手法的人,而這些工具往往是上層的職業魔術師、魔術發明家所需要的。上一層是業餘魔術師、魔術發明家,他們樂於發表新奇的程序,他們的作品並不總是具有"商業性",但是他們致力於將Move Monkey的手法、原理應用在實際魔術表演中。最上一層是"實戰派"的魔術師,他們從前兩個層級的魔術師汲取知識,並且為現實生活中的觀眾表演,他們通常只對"商業化"的魔術較感興趣。

從嚴謹的角度來分析,我們可以發現在「魔術世界」中,每個階層的角色都佔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,他們雖然有上下層級的關係、但卻又互相緊密的關聯。

當然在實際的生活中,這三個角色會有部分的重疊,並且不會是互斥的關係。雖然在許多時候,這些被稱為「Move Monkey的玩家」,確實在表演領域上不是這麼擅長 ; 實戰派的魔術師也不總是在追求各式各樣的手法、或是發明新東西或研究抽象的概念。

我想Harapan 在這邊最想要傳達的概念就是 「尊重」,因為每一種類型的魔術師,都會以他擅長、喜歡的方式,為這個「魔術世界」作出貢獻。

這件事情,我想套用在其他的學術領域上,或許同樣適用也說不定。